2003/01/29 14:31

圖/白米社區木屐博物館/陳志東攝影

記者陳志東/蘇澳報導˙攝影

從一個採礦工業環繞的污染小鎮,蛻變為帶起木屐文化的木屐村,蘇澳白米社區木屐博物館二館館長鄒金玉表示,儘管社區不斷獲獎,但居民依然每天身處空氣污染、噪音污染,以及面對砂石車衝撞威脅中,怎麼讓採礦工業與社區和平共存,直到現在,居民都還在努力中。(圖/白米社區木屐博物館)

距離蘇澳火車站大約10分鐘車程的白米社區,整個地理環境呈現「甕」的形狀,三面都是高山,只留下小小出口與外界連結,加上週邊山區盛產白石,也因此自古就以「白米甕」聞名。

日據時代,日人在此開啟採礦工業,取得白石後進行加工,除了作為建材與庭園造景用途外,更可成為牙膏、口香糖、粉筆、銅板紙、飛彈彈頭等等民生與科技工業的添加成分,用途相當廣泛。

隨著採礦工業進行、日本人大批聚集,加上當地盛產輕巧卻又堅固的「江某樹」,是製作日本人愛穿的木屐相當好的材質,也因此讓白米社區的木屐,成為採礦外的主要副產業,經常有外人大批訂購。

鄒金玉表示,光復之後,日本人走了,木屐工業也隨之沒落,不過,採礦工業卻是一天比一天發達。由於白石礦產豐富,利潤豐厚,光復之後直到現在,都還是不斷有人申請採礦新開工廠,就算舊工廠衰退,也馬上有新人投入接手經營。(圖/白米社區木屐博物館二館館主鄒金玉解說氣墊按摩木屐)

只是,採礦帶來的自然景觀破壞、生態破壞,加上空氣污染、砂石車威脅,在在都讓居民感覺痛苦,鄒金玉表示,特別是那持續不斷的噪音,每天就在耳邊嗡嗡作響,已經讓人分不清那究竟是外來的聲音還是身體的聲音。

曾經有人建議他們搬家,鄒金玉說,「為什麼要搬?這裡是我的家啊!我喜歡我住的地方!」

是啊!為什麼是居民該搬而不是工廠該搬!就在這樣的共識下,社區力量逐漸凝聚,也開始積極向當地眾多工廠表達意見,只是,工廠裡許多員工都是當地居民,抗爭很難太過激進,加上採礦是政府核准的執照,也因此,直到現在,居民都還在學著怎麼讓兩者和平共存,彼此不被過度干擾。

大約10年前,政府推動社區總體營造,當時居民開始思考,要將社區帶往什麼方面,該以什麼文化來呈現社區,最後,決定以日據時代盛行的木屐來主題,藉此帶動整個社區發展。

白米社區目前計有3座相連的木屐博物館,第一館以歷史介紹、木屐展示與餐飲販售為主,民眾可以藉此認識木屐文化,並了解木屐其實是中國傳統文化,從周朝就已盛行,並非由日本發明。

第二館以木屐展示販售為主,民眾可以在此選購木屐,當場配合腳型後加上皮環,成為適合自己的木屐。不過,因為江某樹已不得砍伐,現在的木屐大都是以進口杉木製成,每雙售價約從300元,到由檜木製成的1500元不等。(圖/騷包的木屐結婚證書)

第三館以DIY體驗為主,民眾可以在此自己彩繪木屐、學習製作木屐,或是利用當地白石進行砂畫,並藉此認識,木屐,不只是商品,而是一種文化與藝術。

穿木屐究竟有什麼好處?鄒金玉講得好笑,她說,最棒的好處,就是腳步聲很大,很方便被人認出來,全家人都可以聽聲辨人。此外,穿木屐不會有腳臭,加上有按摩效果,而且全由木頭製成,相當環保,價錢又便宜。

至於該如何選購一雙適合自己的木屐,鄒金玉說,木屐主要透過皮環扣住腳,所有的皮環都是當場量腳製作,因此,選購時,其實只要注意花紋是否喜歡就可以,另外,易有腳汗的民眾,最好選擇未上透明漆的原木木屐,除了可以吸汗外,更能在木頭上留下特有的腳印花紋,不用寫名字,就知道這是自己的木屐。(圖/白米社區木屐博物館外觀與可愛的燒繪木屐)

要前往白米社區木屐博物館,可搭火車於蘇澳站下車,之後轉搭蘇澳永樂里之宜興客運,在永春路下車,或轉搭計程車。開車民眾可從蘇澳國中一帶接外環道,直走約1.5公里往永春方向之光明路圓環右轉,再直行1.5公里級可抵達。

白米社區木屐博物館
電話:(03)995-2653
地址:宜蘭縣蘇澳鎮永春路126號
網址:www.ceformosa.org.tw/bami/
開放時間:周一休館
參觀時間:9:00到17:00(團體需事先預約)
門票:免費參觀/導覽及DIY體驗酌收費用

資料出處:http://www.ettoday.com/2003/10/12/11063-1407157.htm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p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