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/ 林世仁


「想念的沙漠」最特別的地方,便是它抽離了故事,直接進入情緒。
從情緒的角度解讀,我們便不難瞭解這些充滿詩意的獨白了;
我們看不清故事的情節,卻讀懂了思念的深情。
因為「離別」縱使有千百種故事,「思念的心情」卻是共通的。
於是,我們獲得了一次很特別的閱讀經驗:想要理解故事的企圖心終於棄甲投降
而美麗的畫面卻開始留在心底,彷彿觸動了什麼。這種閱讀經驗,便是一種「美感經驗」。

感謝艾立克·巴圖,他的配圖將文字內在的「情意」變成了一幅幅美麗的「圖象」
使圖畫不僅僅只是圖畫,而成為「意象」──一種「思念的畫面」。
於是,我們在扉頁中,不僅看見一個小孩橫越過沙漠
也彷彿看見我們每一個人都將跋涉過自己的沙漠。
即使事過境遷,人事全非,我們以為遺忘的「思念」
仍然會在一陣風之後,在生命無法預期的觸動中
再次回到我們的心中,讓我們在新的風景中,看到當初的自己。
因為,思念一直都在那裡,在地平線下,在我們心的最底層。
因此,閱讀這本書,便是閱讀思念,閱讀「思念的畫面」。
「沙漠」在此成為一個比喻、一個意象
思念使我們的心掏空焦渴,成為一片等待雨潤春回的沙漠。

不必擔心小朋友看不懂這本書──也不必擔心自己看不懂。
因為思念是動人的情感,而情感只在於「感受」,不在於「懂」或「不懂」。
人生需要清楚的故事,人生也需要一點點「不明白」。
這一點點的「不明白」,常是情感的最深處──詩的核心。
李商隱的「錦瑟」詩:「滄海月明珠有淚,藍田日暖玉生煙。」
多麼難懂,又多麼美麗動人!
正因為難懂,所以空間奇大,每一個人都可以將自己的故事代入到這個畫面裡
「想念的沙漠」也是如此。
讀完這本書,我們的心中便有了「思念的畫面」。
而這些畫面會在我們的心中蘊積、沈澱,和我們的經驗共鳴,使我們不斷咀嚼、低迴。
也許有一天,我們便懂了,便走過了只屬於自己的「想念的沙漠」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p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